長青團契的信仰精神與特色

鄭英兒牧師(逢甲畢契、前台北大專工作者、前義光教會牧師)


  「長青團契」這個近20年來在我們教會耳熟能詳的名稱,它並不是指教會老年人的團契,而是指對教會的未來有莫大影響力的「長老教會大專青年團契」!長青團契在80年代,特別是1979年美麗島事件之後,因時空環境的需要,在各地蓬勃建立與發展。歷經台灣政治環境的改變,從戒嚴到解嚴,從白色恐怖到政治開放,長青團契也跟著台灣歷史一起成長。在台灣即將進入21世紀的今天,我們要再次提醒長青團契的精神與特色,使我們更清楚長青團契的角色及使命,更決志共同創造上帝國在台灣鄉土,使台灣成為充滿公義、平安及疼愛的美麗島!



  一般大專團契共通的特色有二:1.團契生活家庭化,2.信仰與生活的一致性。一方面通過團契使弟兄姐妹共享基督的恩典及祝福,一方面也提醒基督徒日常生活的行為及見證,更不忘記傳揚福音的大使命。


  長青團契與一般大專團契有何不同?長青團契有何特色與精神?1984年3月11日鄭仰恩牧師曾在PTL同工造就會中歸納出4點特色與精神:



1.信仰型態多樣化:通過不同的信仰了解及不同的信仰模式來見證唯一的上帝;每個人努力耕耘自己與上帝的關係,但也彼此成為祭司。

2.信仰內容神學化:理性的神學與研讀聖經的操練,不絕對化自己的信仰經驗,不是聖經無謬論,更不是聖經字面定義者。

3.信仰態度具包容性:學習合一的態度,反對自我中心主義,努力長老宗「一切榮耀歸於上帝」的信仰課題。

4.信仰表達世俗化:努力進入這世界,卻有別於這世界。基督徒在參與政治或社會關懷時,如何通過世俗化的表達使人民肯定與接納?宣教與服務如何定義與落實?

就個人多年參與長青團契的經驗,深覺有三個長青團契的精神值得我們珍惜及堅持,願以此來彼此共勉:

1) 自由、開放的學習空間:為了反制今日台灣教育制度的諸多問題:升學主義、大中國主義、填鴨式教育、一元化的思考……。長青團契一反一般教會青年團契的模式,建立毫無限制與顧忌,充分自由參與的學習空間,任何議題皆鼓勵以「就事論事」的態度加以充分討論。期待這些自由與開放,使弟兄姐妹能夠體真正的基督信仰,從而更願意與基督同行人生道路。

2) 本土意識的提醒及建立:生在台灣、長在台灣,認同自己台灣人的身份,肯定自己與台灣社會的關係,疼惜關懷台灣的現況與困境,這是長青團契非常重要的學習課題。儘管大環境有很多的阻力與困難,但我們必須勇敢突破來建立清楚的台灣意識!長青團契相信唯有堅定的台灣意識,才能與台灣人民建立生命共同體的實質關係!

3) 信仰實踐的決志及行動:長青團契努力知行合一的信仰實踐,絕不成為行動的侏儒!我們如同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信仰告白中的教會觀如此決志:教會要釘根於本地,認同所有的住民,通過愛與受苦,成為盼望的記號。因此,長青團契應該學習付出信仰的行動及代價,雖有犠牲、眼淚與痛苦,卻體驗真實的平安與喜樂,也更確信唯有如此才能有份於「台灣上帝國」的建立及完成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