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中心


  長老教會從1954年美南長老會在台北(總會大樓現址)設立學生聯誼所(Friendship Corner)開始從事大專事工,早期的學生團契事工推展不易,因此初期以寒、暑假的營會、座談會及查經班為主,開設英語班、茶會、吉他班等,作為傳福音的預備工作,並無團契的組織。

  1961年,總會在青年處之下,成立大專學生輔導委員會,並分北、中、南三區開始活動,在此期間,學生工作人員主要以宣教師為主體。直到1963年,台北、七星二個中會分別設立了大專學生輔導委員會。1964年,莊文生牧師在北區從事大專工作,是為第一位本地全職大專工作者。1968年,台北中會與七星中會合組「北區輔導委員會」,亦即目前「北區大專事工委員會」的前身,並設立「台北大專學生中心」。

  1968年成立銘傳團契,1970年成立大家團契(大同工學院與實踐家專),1972年成立文化團契,團契的組織及形態才逐漸穩定。隨著1970年代,長老教會總會陸續發表三個宣言:1971年的「國是聲明」,1975年「我們的呼籲」,以及1977年「人權宣言」。1979年年底發生的「美麗島事件」,長老教會和政府的關係日漸緊張,學生在校園活動的空間備受壓制、監視,當時參加團契聚會的學生也常受到教官約談。因此,在困難和受壓制的環境中,長老教會青年勇敢告白自己的信仰,各地區的長青團契紛紛於1980年代由陳美蕙牧師帶領成立。

  五十多年來,北區歷任的大專工作者一直努力在大專校園中從事福音工作,更期許將關懷的層面擴展至學校的師生和行政人員。台北地區的長青團契大部分都成立於1980年代,亦有近幾年才開始成立的。學生中心目前輔導十八個長青團契,分別為士林(東吳、大同、銘傳)、政大、台師(台大、市北師)、師大(師大、國北師)、海洋、實踐、淡江、輔大、文化、干豆門(台北藝術大學、北台科技大學)、陽明(陽明、北護)、科大(台科、北科)、世新、馬偕羽翼、台藝大、致理、真理、明志。這些團契大都在學校附近的教會或學舍聚會,聚會時間大都於週間,禮拜日則回母會,或至附近的教會參加禮拜。

若您就讀於台北地區的各大專院校,歡迎來參加長青團契,若有需要台北大專學生中心協助的地方,也歡迎您打電話或E-mail來詢問。願上帝賜福您!


我們的歷史

1954 從美南長老會在台北設立學生聯誼所(Friendship Corner),開始以營會、查經班為主,無團契組織。

1961 總會在青年部之下成立大專學生輔導委員會,分北、中、南三區,學生工作者以宣教師為主。

1962 台北、七星中會分別設立大專學生輔導委員會。

1964 北區首位大專工作者莊文生牧師於北區從事大專工作。

1968 台北、七星中會合組北區輔導委員會,此即「北區大專事工委員會」之前身;同年並設立「台北大專學生中心」。「銘傳團契」也於此年成立。

1970 成立「大家團契」(大同工學院及實踐家專)。

1972 成立「文化長青團契」,此後團契的組織及型態漸趨穩定。

1980~ 80年代後的台灣,在當時政治環境的壓力下,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青年決定勇敢站出來告白自身的信仰,於是各區的長青團契紛紛成立,因而台北區的各長青團契也多於此時建立。

1990年台灣政治運動蓬勃發展的時代。北區大專學生與畢業生所組成的「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北區大專青年聯盟」召開「軍人干政與李登輝情節座談會」,近百人制訂《國是聲明》並進行連署。

2000年代,台北大專歷經了五十週年(2004)與六十週年(2014)的慶典,感謝上帝不斷地引領前面的方向。為因應新一代大專生的轉變,工作者團隊開始研討團契轉型,亦繼續開拓新的長青團契。大專中心亦參與多次救災與學運活動如莫拉克風災、太陽花學運,持續反思信仰,投入社會。

我們的認同與使命

我們是一群受上帝呼召、被差遣進入大專校園的宣教師,我們的使命是要在大專校園的禾場中建造信仰生命共同體,傳揚並實踐上帝國的福音。

  • 對學生:深化信仰、建造生命,成為「整全」的基督徒,在同學中作基督的代言人。

  • 對團契:成為校園內具有影響力的少數,成為校園的祝福。

  • 對校園:使每一個大專院校都有長青團契,並結合校園內各教派團契,一同服事大專校園、見證基督。

  • 對教會:教會是大專事工最強而有力的後盾,鼓勵教會在人力與物力上支持大專事工,並促進教會青年與大專團契交流,相互支援、彼此建造。


我們的目標

  • 教育:大專青年的信仰造就、培育與實踐。

  • 關懷:個人身、心、靈的關顧;教會、學校、學舍與社區的關懷。

  • 宣教:以大專校園與其鄰近社區為服事的禾場。

  • 組織:資源開發、整合與運用,建立大專青年福音事工資源中心。